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科普知识

【灾后生产】水稻涝灾后田间管理技术

阅读次数: 7633 信息来源: 安徽省农村农村厅 发布时间: 2020-07-22

分享:

【字体:

水稻涝灾后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一、当前全省水稻生育进程和灾害影响

1.生育进程。

双季早稻:目前,全省大部分双季早稻均已进入成熟-收割期。受持续阴雨寡照影响,收获期较去年及常年均推迟7-10天。

一季稻:大部分一季稻生育进程处在分蘖至分蘖盛期,早栽的空闲田、油菜茬口的中籼稻处在分蘖末期至拔节穗分化期;全省中稻生育进程总体较去年推迟7天以上,栽插期因旱延迟以及稻作类型、茬口多样,整体生育进程差距较大。

2.近期受洪涝灾害影响。

6月2日入梅以来,全省稻区受多次持续强降雨影响,大别山区、江淮、沿江江南等易涝低洼地区水稻田洪涝灾害影响较重,水稻内涝受淹、倒伏,受水淹没顶的,无法排水的可能造成死亡;大部分短时过水后、持续阴雨会有一定影响,早稻出现灌浆受阻、倒伏、穗发芽,中稻出现影响穗分化和小分蘖死亡。

二、因灾因苗,分类加强管理

(一)部分洪水淹没过顶的田块。

1.双季早稻:各地要积极组织力量,及早排水晾田,抢晴收割,烘干入仓,切实降低早稻损失。

2.一季稻、晚稻:一是及早排水。要尽早在2-3天内排除积水,至少要先让稻株顶部先露出水面,减少受淹时间,减轻损失。晴日分次排水,保留适当水层;阴雨天,可将水一次性排干,轻露田,使植株逐渐恢复生长。可边排水边搅拌水洗去株叶上的泥沙,也可利用清水大水喷洗茎叶上的泥沙,促进恢复和延长叶片功能。二是及时追施速效肥。排干水轻露田后,补追一次速效肥,处于分蘖至拔节期中稻每亩补施尿素5公斤左右,抽穗扬花期的要进行1-2次根外喷施磷钾肥等叶面肥,后期坚持湿润管理,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三是加强病虫防治。水稻受涝后,由于叶片损伤,易感病,要及时用药防治,尽早防治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二)短期过水的田块。

1.双季晚稻:当前全省晚稻处在4叶一心至5叶一心秧田期,加强双季晚稻秧苗期的肥水及化控管理、突出抓好防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防治,促进早生分蘖,培育壮秧。

2.一季稻:一是因苗合理运筹肥料管理,排除田间积水后立即补偿早施分蘖肥,促进恢复生长。以氮肥为主每亩可追尿素10公斤左右。拔节至孕穗期的田块,以促进幼穗发育、增加穗粒数为主,施好穗粒肥,即在拔节后、抽穗前20-25天(倒4-3叶)追施促花肥,亩施尿素5公斤、钾肥3-5公斤。二是加强水浆管理。迟栽插(播)的田块,进行浅水-湿润好气灌溉,湿润为主,以利根的发育,尽可能推迟应用化学除草,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受灾严重的,喷施抗逆性营养剂等进行解救,推迟轻烤田或不烤田,促进多发生分蘖多成穗。够苗的田块,及时排水烤田,分次勤晒田为主,前中期晒田不够的田块,在拔节长穗期仍可开沟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三是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水稻过水受淹后,由于叶片损伤,增加了感病的机会,重点加强防治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等真菌性病害;及时查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对于田间杂草较多晚直播田块,应针对杂草类型,及时进行茎叶除草;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促进受灾水稻恢复生长。

三、受淹绝收田块,抢抓农时补改种

1.改种"早翻晚"。适宜在沿江、江南地区,即合肥以南地区。大暑前退水的,可选用早熟的早稻品种直播,抢抓农时,以退水后免耕或水耕整平后催芽水直播方式为主,加强肥水管理。

2.蓄养再生稻。在8月10日前,对幼穗分化期以后的长期受淹的中稻和成熟期的早稻,退水后穗部已毁,但根、茎仍活的稻苗,及时割去地上已坏死部分,蓄养再生稻,利用涝灾后头季稻剩下相当多的时间和温光雨资源,补施少量的促芽肥,实行浅水-湿润管理和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再生稻在9月20日前安全抽穗。

3.改种旱作物。受淹绝收的田块,要抢抓农时翻耕,在8月上旬前可改种山芋、早熟鲜玉米、秋马铃薯、杂豆等旱杂粮或短季节蔬菜。近日降雨过大无法及时翻耕时,可采取免耕平地栽播山芋和点播玉米,以利及早活棵和出苗,待墒情适宜时再扶垄、中耕。


(摘自《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水稻涝灾后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皖农办技函〔2020〕205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